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

联系信息
  • 电话:
    021-51320588-8056(仪器)/8028(单体标准品)
  • 传真:
    021-51320502
首页 > 技术与支持 > 总银杏酸成为制约其安全应用的“隐性边界”
总银杏酸成为制约其安全应用的“隐性边界”
点击次数:13 更新时间:2025-08-21
   在中医药宝库中,银杏叶以其改善循环、抗氧化的功效广受青睐,而总银杏酸却如影随形,成为制约其安全应用的“隐性边界”。这类存在于银杏叶及种仁中的天然酚酸类物质,化学结构为烷基酚衍生物(如C13:0,C15:1,C17:1等),虽具一定生物活性,但因其致敏性、细胞毒性和潜在遗传毒性,被国际机构(如ESCOP、EMA)列为需严格控制的有害成分。
  总银杏酸并非单一化合物,而是多种长链酚酸的总和,主要集中在银杏叶外层蜡质与种皮中。在银杏叶提取物(GBE)制备过程中,若工艺控制不当,易残留于成品中。研究表明,其可引发接触性皮炎、过敏反应,甚至影响线粒体功能,因此被视作银杏产品质量安全的“警示指标”。
  为保障用药安全,药典均设定了严格的标准:
  《欧洲药典》(Ph.Eur.)要求银杏叶干燥物中总银杏酸不得超过5ppm(mg/kg);
  《美国药典》(USP)及多个国际品牌标准同样采用5ppm标准;
  中国相关标准也在逐步收严,推动产业升级。
  在质量控制中,高效液相色谱法(HPLC)或液相色谱-质谱联用(LC-MS/MS)是检测总银杏酸的主流方法。通过碱性水解将结合态银杏酸释放,再经萃取、净化后进样分析,可精准定量多种同系物的总和,确保符合要求。
  现代银杏提取工艺已发展出大孔树脂纯化、液液分配、超临界萃取等技术,能有效去除银杏酸。同时,优选低酸含量的银杏叶品种、控制采收季节(夏季叶片酸含量较高)也成为源头管控的重要手段。